为了持续推进“大思政课”教学改革,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,2025年6月21日,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席玉玲围绕《思想道德与法治》第三章,带领学生以“如何理解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内涵与本质 ”为主题,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“师生同台”课。课中通过 “师生同台、小组探究、实践感悟”的创新模式,深度解析了在当代中国爱国就是要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。
问题导向破题
席玉玲老师以张伯苓“爱国三问”为引,抛出新时代“爱国三问”:“你爱中华人民共和国吗?你爱中国共产党吗?你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吗?”直面学生关于“爱国是否必须爱党”“入党流程繁琐,不入党是否影响爱国”等现实困惑。课堂迅速聚焦“爱国、爱党、爱社会主义三者统一 ”的核心命题,从为什么?如何做?引导学生深刻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政治属性与时代使命。

师生同台论道
在师生同台环节,“理论探源组”学生代表登上讲台,结合恩格斯、列宁的国家学说,阐释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国家的产生,师生共同总结“国家-政党-制度”的人民性本质,揭示三者统一的理论逻辑;“历史足迹组”通过对比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作为,用史料印证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”的历史必然性。师生齐唱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》,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;“现实成就组”以江西发展为缩影,通过云游展馆、下乡调研数据,展示“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”的优势。“青春担当组”讲述不同时代青年的爱国担当,分享烈士校友朱小华事迹,勉励青年学子将爱国情转化为报国行。师生从理论、历史、现实三个维度,从理论到认知到情感到行动,层层深入,阐释了“爱国主义的本质,在今日中国就是爱国、爱党与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。”

行动对话历史
在红色文化馆参观环节,曾经对是否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徘徊不定的学生凝视党旗顿悟:“流程是叩问初心的仪式,就像军人站军姿,是对祖国的承诺。”课堂现场,学生们在红色任务卡上郑重写下行动计划:“加入国旗护卫队”“ 报名直招军官 ”“继续向党组织靠拢,服务同学”。当全体师生面向国旗立下 “ 护山河无恙”“守初心如磐” “赴复兴之路” 的三重誓言时,爱国主义教育完成了从理论认知到情感共鸣的升华。

这堂思政课以 “教师搭台、学生唱戏” 的创新模式,打破传统课堂单向灌输局限,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 “爱国主义本质就是坚持爱国、爱党、爱社会主义三者高度统一”,在师生同台论道中,新时代爱国主义的“统一密码”正转化为青年学子的生命坐标与行动指南。据悉,学院下一步将引入“爱国主义教育数字地图”,通过 VR 技术还原历史场景,让爱国、爱党、爱社会主义三者统一的制度优势可触可感。参与学生反馈:“当历史案例与身边榜样同频共振,爱国不再是抽象概念,而是融入血脉的行动自觉。”
(图、文/席玉玲)